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外贸发展迎来里程碑时刻。9月12日,记者从管委会获悉,该区备案外贸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,企业活跃度同比大幅提升44.12%,在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。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区域外贸发展纪录,更标志着郑州航空港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辐射能级持续增强。
今年以来,郑州航空港新增备案外贸企业152家,同比增长39.45%,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超过1家企业完成备案。1-7月进出口总额达2296.81亿元,同比增长40.2%的亮眼成绩单背后,是海关、口岸、招商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成果。新郑海关与区口岸管理局建立联合工作机制,为重点企业提供通关+物流+金融全链条服务;区招商工作部针对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;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企业需求,提前协调解决用工、退税等难题。这种全方位服务模式,使得区内企业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0.8小时,较去年同期提升35%。
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,新郑综合保税区已形成1+4+N口岸体系。在航空口岸,每周超300架次全货机往来欧美亚三大洲;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开通23条跨境线路,可实现48小时直达中亚;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日均处理量突破200万件,占全国跨境邮件总量的1/7;国际陆港中欧班列(郑州)累计开行量突破8000列。四类口岸与进境水果、冰鲜水产品等7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形成叠加效应,使企业可同时享受保税加工、跨境贸易、国际分拨等多元服务。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:现在上午在综保区完成分拣,下午就能通过包机发往欧洲,这种效率以前难以想象。
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郑州航空港创新推出外贸一类事服务系统,将原本分散在14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窗通办。系统自去年11月试运行以来,已完成280余次帮办服务,企业备案、出口退税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60%。管委会还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,为重点外贸企业提供从注册落地到市场开拓的全周期陪伴式服务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,区内企业满意度达98.6%,较上年提升9.2个百分点。
站在千企新起点,郑州航空港正谋划新一轮开放升级。据透露,该区将启动智慧口岸二期建设,通过5G、区块链等技术实现通关全程可视化;计划新增3条国际货运航线,加密中欧班列频次;同时探索建设离岸贸易服务中心,助力企业拓展RCEP市场。随着国家赋予郑州航空港更大改革自主权,这片开放热土正加速从枢纽经济向枢纽+产业+城市融合发展转变,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提供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