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服务热线:4000-888-707

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公司
丝路海运"七年织就全球物流网 外贸企业获得感成发展密码
来源: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25 | 24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025年8月16日,随着第2000列"丝路海运"海铁联运"天天班"列车从厦门国际物流港驶出,这条连接赣闽的"东南物流黄金通道"再创里程碑。同一周,装载着新能源产品的货轮"地中海阿努莎三号"在厦门海天码头启航,而三个月前开通的厦门-东南亚跨境电商快线已累计运送超10万标箱货物。这些动态勾勒出中国首个面向"一带一路"的国际航运平台——"丝路海运"的蓬勃发展图景。


作为深化"一带一路"互联互通的核心载体,"丝路海运"平台自2018年启动以来,已从单一航线发展为整合航运、港口、贸易、金融的数字生态。截至7月底,全国128条命名航线累计开行20293艘次,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1.96万标箱,通达46个国家147个港口。厦门港作为枢纽,61条航线贡献了1466.15万标箱吞吐量,占总量61.3%。"平台提供的不仅是运输服务,更是供应链解决方案。"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张保平指出,其统一服务标准、优化操作流程的"一站式"模式,使外贸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%-20%,运输时效提升30%。


这种获得感在跨境电商领域尤为显著。2022年开通的厦门-马尼拉电商快线,将传统7-10天的航程压缩至48小时,首批27条东南亚直航航线覆盖5国10港。"我们服装类订单从下单到菲律宾消费者手中只需72小时,退货率下降40%。"某跨境电商物流总监透露。厦门海关联合多部门推出的17项配套措施,更通过监管创新、场站升级等环节,使整体物流效率提升20%以上。今年上半年,厦门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21.7%至7.57万标箱,其中南昌至厦门"天天班"实现24小时门到门运输,成本降幅超20%。


平台创新永不止步。5月开行的福建首趟"一箱制"海铁联运专列,通过"境外装箱-铁路直达"全程不换箱模式,将铜精矿运输效率提升35%。"这种'门到门'服务让我们非洲订单的物流周期从45天缩短至28天。"某矿产进口企业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厦门已形成覆盖中西部、辐射东南亚的海铁联运网络,打造出石材、家具、化肥等特色专线。


"市场火爆源于企业真金白银的认可。"福建丝路海运运营公司总经理李南展示的数据显示,平台命名航线货量年均增长达18%,其中新能源产品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3%跃升至2025年的17%。值得注意的是,民营企业贡献了平台运量的83%,其灵活高效的特性与"丝路海运"数字化优势形成共振。


站在七周年的新起点,"丝路海运"正加速与中欧班列等陆上通道衔接。据透露,平台年内将新增12条RCEP航线,并试点"航运+海外仓"一体化服务。张保平强调,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,这种以企业获得感为驱动的模式创新,不仅是中国制造"走出去"的定心丸,更为全球贸易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公共产品。从厦门港出发的每一艘货轮,正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智慧,驶向更广阔的开放蓝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