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服务热线:4000-888-707

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公司
红河州 “十四五” 高水平对外开放书写新篇章​
来源:红河网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2 | 17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浪潮中,红河州以 “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” 建设为抓手,紧扣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门户定位,在 “十四五” 期间交出了一份边境开放的亮眼答卷。从跨境模式创新到口岸能级跃升,从设施联通到民心相通,这片滇南热土正以全方位开放姿态,书写着边疆变前沿的发展传奇。

开放平台的能级跃升,为发展筑牢坚实支撑。“十四五” 期间,红河州全面激活多维开放载体,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 147 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地,累计上报 100 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,25 项获全省复制推广,18 项上报商务部。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跻身 “千亿级” 园区,河口沿边产业园区集聚 63 家主导产业企业,云南金平边境经济合作区成功申报,形成 “多区联动、错位发展” 的平台矩阵。依托 3 个国家级一类口岸,全州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 992 亿元、货运量 1680 万吨,货流量稳居全省第二,人流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,吸引全国 29 个省(区、市)的 1000 余家企业在此开展进出口业务。

通道网络的内联外通,让开放动脉更加畅通。红河州全力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构建起 “铁公机” 立体交通体系:弥蒙高铁通车运营,红河蒙自机场具备起降条件,铁路、高速公路里程较 2020 年分别增长 13%、10%。跨境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中国坝洒 — 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,与已投用的 3 座跨境大桥形成 “四桥连两国” 格局,中越 GMS 跨境直达运输实现常态化运行,跨境物流效率提升 70% 以上,企业综合成本降低超 20%。智慧物流赋能更添动力,创新推出中越鲜活农产品绿通 “一码通”,将出口通关时间压缩至 1 小时内,查验时间缩短 90%,单车成本节约 3000 元,相关智慧平台更纳入 2025 年国家交通强国试点。

产业合作的模式创新,激活沿边经济活力。红河州首创的 “一企两国两厂” 跨境产能合作模式成为标杆,江苏新东旭集团在开远布局织布、印染等高附加值环节,在越南设立成衣加工厂,构建 “中国织布 — 越南成衣 — 欧美市场” 的闭环产业链,借助 RCEP 原产地累积规则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,目前该模式已向硅产业等领域拓展。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,“多区备案、多区申报” 边民互市改革在全省推广,河口海关研发 “码上办” 小程序,13.2 万件业务实现线上办理,落地加工企业带动边民月均增收 780 余元。2024 年,全州对 RCEP 国家进出口 169 亿元,增长 33.5%;对越进出口 141 亿元,增长 60.4%,占全省对越贸易的 63.7%,稳居滇越贸易首位。

合作机制的不断健全,让开放根基愈发牢固。红河州建立外事联络员制度,搭建中越红河流域 “7+8” 合作机制,将中国河口 — 越南老街 — 河内 — 海防准轨铁路项目升级为共建 “一带一路” 与 “两廊一圈” 对接的示范工程。能源与金融合作同步推进,红河电网对越年送电量达 17.54 亿千瓦时,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 456.14 亿元,与 22 个国家(地区)建立结算渠道。人文交流更添温度,七届跨国春晚、两届 “边民大联欢” 等活动常态化开展,缔结 7 对国际友城、14 对边境友好村寨,“Z 世代” 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让民心相通直抵人心。

从 “通道经济” 到 “产业经济” 的转型,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跨越,红河州的开放实践印证了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。随着 “红河流域中越园区合作联盟” 加速组建,智慧口岸建设持续深化,这片开放热土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,为沿边开放写下更精彩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