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服务热线:4000-888-707

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公司
2025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韧性凸显 全球贸易枢纽作用持续强化​
来源: 央视网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13 | 4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2025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地缘政治扰动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出口延续稳健增长态势,以 “市场多元化” 与 “商品高端化” 的双轮驱动格局,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稳定器与增长极的双重作用。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最新报告及海关统计数据共同印证,上半年中国出口不仅顶住外部压力实现规模稳增,更在结构升级与全球协作中彰显深层韧性。

市场布局的多元化重构,为出口韧性筑牢根基。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,2025 年前五个月,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突破 17.94 万亿元,其中出口额在 5 月单月同比增长 6.3%,延续了一季度以来逐季回暖的态势。这一增长得益于对新兴市场的深度开拓:东盟以 3.02 万亿元贸易额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,同比增长 9.1%;对非洲出口增速高达 20.2%,创历史同期新高;中亚五国、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复旦报告进一步指出,金砖国家已从 “动荡型伙伴” 升级为 “发展型伙伴”,成为外贸增长的核心支撑,而共建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已达 51.7%,形成了 “多点支撑、均衡发展” 的贸易网络,有效对冲了欧美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。

商品结构的高端化升级,成为韧性增长的核心动能。上半年,中国出口正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提升” 加速转型,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 6.22 万亿元,同比增长 9.2%,占出口总额比重升至 58.3%。其中,集成电路、锂电池、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增长引擎,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高达 55.4%,船舶与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 18.9% 和 19%,领跑全球同类市场。这一趋势与复旦报告揭示的规律高度契合:作为出口额首位的第 16 类机电产品,在东盟、金砖和欧盟市场的波动增幅显著,搭载核心部件的高端装备出口占比已提升至 37%,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上移。即便是纳入出口管制的超硬材料、稀土等物项,企业也通过技术迭代实现高端突围,用于半导体加工的人造金刚石高端微粉出口占比从 2023 年的 22% 提升至 2025 年的 41%,有效对冲了中低端产品管制的影响。

在全球贸易格局中,中国出口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供应链稳定与价值共享的双重维度。数据显示,2025 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稳定在 14% 以上,尤其在中间品贸易领域表现突出 —— 对东盟、韩国和印度出口中,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等中间品占比超过 50%,成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枢纽。面对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,中国通过 “合法合规许可 + 双边对话机制” 的方式,在实施战略物项出口管制的同时,保障了民用领域的正常贸易流动,这与商务部 “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” 的表态形成呼应。正如国际贸易形势论坛专家所言,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出海、标准出海等新模式,正在从 “产品输出” 向 “能力输出” 转型,为全球贸易注入创新活力。

外贸主体的活力迸发更强化了韧性基础。前五个月,占进出口总值 57% 的民营企业实现 7% 的同比增长,其对非洲、中亚等新兴市场的战略物项出口分别增长 25.9% 和 13.9%。山东某金刚石企业通过工艺优化,将合规产品对东盟出口份额从 18% 提升至 27% 的案例,正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、拓展多元渠道的生动缩影。

复旦大学吴肖乐教授指出,贸易伙伴的均衡化与商品结构的高端化,使中国外贸具备了抵御外部冲击的 “弹性缓冲机制”。2025 年上半年的出口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: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中国不仅以 5% 的全年出口增速预期(预测值)展现自身韧性,更通过稳定的供应链供给、持续的技术升级与开放的合作姿态,为全球贸易复苏注入确定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