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服务热线:4000-888-707

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公司
2025年前7个月云南省对湄公河五国进出口规模超659亿元
来源: 云南网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8 | 1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025年8月18日,昆明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至7月云南省对湄公河五国(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)进出口总值突破659.4亿元,同比增长6.3%,占全省对东盟贸易总量的89.3%。其中出口额达245.5亿元,增速达10.2%;进口规模413.9亿元,保持4.2%的稳健增长。这一组跃动的数字背后,是澜沧江—湄公河这条"黄金水道"持续释放的区域经济协作动能。


清晨的关累港口岸笼罩在薄雾中,海关查验平台早已开始高效运转。来自泰国的山竹、榴莲等热带水果经过冷链系统保鲜处理,与老挝产的天然橡胶、铁矿砂等原材料共同等待通关。与此同时,云南本地产的普洱茶、新鲜鸡蛋和重型机械正被有序装载至货轮,这些货物将沿澜沧江顺流而下,最快48小时即可抵达沿岸国家主要港口。作为我国连接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第一门户,关累港自2024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以来,进出口值呈现爆发式增长,前7个月累计实现17.2亿元贸易额,同比增幅高达114.2%。


"现在每周有超过30艘国际货轮往返,高峰期单日查验量突破200标箱。"海关现场关员介绍,通过智能卡口系统与"提前申报"模式叠加,生鲜农产品通关时间压缩至3小时内,机电产品实现"抵港直装"。这种高效的通关体验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这条不经第三国中转的直达航线。据统计,目前澜湄国际航运货物种类已从初期30余种扩展至200多种,涵盖农产品、工业品、消费品全品类。


在贸易结构优化方面,云南省充分发挥高原特色优势,前7个月向湄公河国家出口农产品62.3亿元,机电产品44.1亿元,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21.4亿元,三大类产品合计占比达出口总额的52%。其中,普洱茶、咖啡豆等地理标志产品在泰国、越南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35%。进口方面,来自湄公河国家的优质农产品达148.2亿元,占进口总额的35.8%,山竹、香蕉等热带水果正通过"绿色通道"进入中国千家万户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区域自贸协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1-7月云南省企业利用RCEP等协定进口湄公河国家货物222.3亿元,享受关税减让44.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4.4%和16.7%。同期签发的原产地证书达6.3万份,助力"云品"以更低成本进入区域市场。在勐腊跨境农业合作示范区,中老两国共建的香蕉、橡胶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带动当地5000余户农户增收,形成"种植—加工—贸易"全产业链协作模式。


昆明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中老泰铁路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行与关累港智慧口岸建设的推进,预计年内将新增水果、冰鲜水产品等10个指定监管场地。这条流淌着商贸活力的国际水道,正通过基础设施"硬联通"和规则标准"软联通"的双轮驱动,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经济发展带。数据显示,目前澜湄航线年货运量已突破400万吨,带动沿线建成6个跨境经济合作区,成为"一带一路"倡议下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的典范样本。


在滇西南的货运码头上,印有中、泰、缅、老、柬、越六国文字的集装箱整齐排列, multilingual的装运指令此起彼伏。这条穿越崇山峻岭的蓝色动脉,不仅输送着琳琅满目的商品,更承载着流域国家"同饮一江水,命运紧相连"的合作共识。据商务部门预测,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进入深化阶段,2025年全年云南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有望突破1200亿元,这条黄金水道将继续书写区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