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综合保税区 2025 年上半年成绩单亮眼夺目:进出口总值达 31.98 亿元,同比增长 79%,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;在全国 161 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跃升 27 位。其中,保税加工贸易以 130.5% 的增速领跑,保税物流增长 54.4%,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 6.6%,展现出滇中开放型经济的强劲活力与改革锐气。
面对复杂的外贸环境,昆明综合保税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破题攻坚,聚焦加工贸易、保税物流等核心功能,推动外贸结构优化与规模扩张实现历史性突破。上半年,保税加工进出口额达 20.04 亿元,成为拉动省市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;保税物流进出口 9.01 亿元,跨境电商交易额 2.38 亿元,新业态与传统模式协同构筑起多元支撑体系。政策创新为发展注入关键动力,园区主动参与省级政策设计,推动《云南省支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(试行)》出台,更突破性推出 “中老铁路 +” 业务模式 —— 昆明综合保税区(空港片区)建成运行 “四区” 联动中老铁路无轨铁路货运站,实现海关、铁路查验功能前置集成。“以前货物通关要辗转多个场地,现在在综合保税区内就能完成所有监管流程,直接搭上中老铁路国际列车。” 一位物流企业负责人感慨道。该模式运行仅半年,橡胶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就突破 5 亿元,云南国际橡胶仓储中心每天有 28 辆载重 35 吨的货车运送橡胶,截至上半年已入库天然橡胶 25239.69 吨,货值约 3.16 亿元。园区还联合市级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,由邮局海关、市商务局、市发展改革委等组成工作小组,形成资源共享、联合防控的协同发展格局。
产业培育上,园区创新机制精准发力,建立招商引资例会和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机制,整合 “管委会 + 平台公司” 招商力量,实现项目招引、落地、建设全流程加速。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 11 个,贡献进出口超 1 亿元,注册资本金近 4000 万元,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超 3300 万元,酒店运营项目落地开工,半导体出口、1210 跨境电商进口等关键项目加速入区。7 月 15 日,云南蓝礁海洋生物保税项目通过入区联审,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海洋生物保税特色项目,计划建设隔离、待检、暂养场所开展珊瑚繁育养殖。创新业态多点开花,跨境电商 9710 模式恢复运行,保税仓储非保税业务升级;“6・18” 电商大促期间,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约 61.34 万单,交易金额超 4272 万元,海关创新的 “中老铁路 + 跨境电商” 模式单此期间就出口包裹超 15 万件。
随着贵研黄金电子新材料项目即将投产,“中老铁路 +” 黄金通道持续赋能,跨境电商合规体系完善,昆明综合保税区迎来发展新机遇。《中国・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》明确将其纳入 “五区联动” 体系,推动与昆明国际陆港、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等联动发展,加快铁路无轨站建设,探索 “区港联动” 模式,依托自贸试验区发展多式联运 “一单制”“一箱制”。7 月 18 日,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的 “数字云牛” 集成创新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 8 项成果,为其注入新动能。“跨境物流成本下降超 40%,外企注册时间压缩至半天,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。” 企业负责人介绍制度创新成效。“依托中老铁路和 RCEP 市场,昆明综合保税区正从外贸‘跟跑者’蝶变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‘排头兵’。” 一位观察者评价道。未来,随着更多保税项目入区和中老铁路功能释放,这个开放型经济平台正蓄势凌云,书写更精彩的发展篇章。